5公里 - 记录一下最近慢跑的感受
苹果健身App给我发了两个奖章
- 5 公里跑:你因在 2024/10/24 完成5公里跑而赢得这枚奖章。
- 5 公里跑最快纪录:你因在 2024/10/24 以 00:29:49 的成绩刷新了 5 公里跑最快记录而赢得此奖章。
既然发奖牌了,那就顺便发表一下“获奖感言”好了。5 公里对跑步爱好者来说真的是九牛一毛不足挂齿,但对我来说就好像是蜗牛爬上了一级台阶。而且我知道这是怎么发生的,以及怎么才能让它再次发生。
首先想说的是,这可能真的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跑完 5 公里 – 不仅仅是戴苹果手表的六年以来。
不跑步有很多理由的。比如读书的时候很不喜欢跑步,当时操场都是煤灰,跑步完全没有愉悦的感觉。工作后,身边的人跑步蔚然成风,有一阵子同事会组织下班前绕着园区的湖跑步;我不喜欢参加集体运动,也不想在大家面前暴露自己的体能弱,这两种情绪相互强化,让我更加远离了跑步。另外膝盖一直疼也成为了我不跑步的理由。我瘦,不容易长肉,跑步掉肌肉也是另一个理由。反正种种原因。
然而,事情在今年年初发生了转变。过年后又像之前每一年一样给今年订了运动的计划目标,那一阵子的确运动挺规律的,做俯卧撑或者去健身房,在健身房我一般都是在跑步机上快走热身,边走边听 Podcast,偶尔走开心了就跑几分钟。疫情后遗症是散步变多了,经常去公园散步,天气渐渐热起来之后,某一天突发奇想到公园散步当作健身的热身吧,看到公园跑步的人很多也就跑了两下,一跑下来就感觉在公园跑步比在跑步机上跑步开心多了。微风拂面,万物生长。春夏秋冬,一边跑步一边能感受到身边的生机。柳树抽芽了,樱花开了,谢了,花瓣飘落到地上;然后是绣球花,大捧大捧的;桂花季节里,香气一阵一阵飘来。这些都是健身房跑步机上完全感受不到的。在公园跑步的这段时间里,我的手机里不知道多了多少照片。
既然发现了户外跑步的乐趣,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。那之后,我慢慢开始把跑步加入到日常生活中。起初跑得不多,在公园走一圈跑一圈,一圈正好是一公里,所以距离很好计算。最多的时候跑三圈,但也就到顶了。这个阶段我什么追求都没有,不求速度,不求距离,开心就好。一旦去跑步,就会有双重的开心:一个是出门跑步了就好像是战胜了懒惰的一种胜利,不管跑多远多久,它都是一种胜利;另一个就是跑步带来的肌肉舒展,的确是可以带来愉悦的感觉,特别是在电脑前工作一天之后,有时候觉得血液都变得粘稠了,身上的皮肤在发麻,跑步后洗个热水澡再在按摩椅上坐一会儿,这就是我最近的解压秘诀了。
不得不说,获得这些愉悦的感觉还是需要门槛的。我感觉我只是碰巧这段时间同时打通了这些门槛。
- 首先是学会拉伸。工作时间长,经常熬夜开会,睡眠不足,一套好的拉伸跟练课程就是拯救我的良药。试了很多不同的拉伸,最有效的是对下肢的拉伸。因为很习惯拉伸了,每次跑步之后都能很快恢复。
- 然后是冥想。我可能有一两年的时间完全不知道冥想到底是练什么的,就只是偶尔跟着做做。睡眠不足的时候,冥想比午睡更能恢复精力。后来我才渐渐了解,冥想是锻炼你专注的能力,冥想也不仅仅只是闭眼呼吸练习。比如有散步冥想的,那个我到现在还是觉得不怎么有用,但跑步如果和冥想结合起来,就非常有趣了。因为跑步时涉及到身体多块肌肉的精准协作来控制发力和姿态,控制得好的话可以更轻松地跑更长的距离,伤痛也会更少(伤痛可以理解为不正确的姿势重复很多次造成的,所以姿势一定要正确)
- 最后就是正确的跑步姿势。网上教授各种理论和技巧的人有很多,对我影响最大的要么是观察路上跑步的人总结得到的,要么是听到理论后在自己身上试验很容易成功的。偶尔路上跑过一个人,我会感叹他的姿态——自信、坚定、步伐稳健。那种气场,只有长时间跑步的人才能拥有。他们和路上那些气喘吁吁的人是鲜明的对比。于是我也学他们,自然地挺起来。迈的步子可以小,但身体的晃动幅度不能大。物理定律告诉我们,跑步时的上下跳跃只是在克服地心引力。它并没有对前进做出贡献。因此,保持重心的稳定,是最省力的跑步方式。防止膝盖内扣可以很大程度上防止膝盖受伤;臀大肌发力可以更省力跑更久等等,这样的理论和技巧有很多,每一点都要注意过来的话,注意力也是不太够,所以前面的冥想模式在这里就能用上了。越积累跑的数量,对这些技巧越是娴熟于胸,才有更多的精力去学更多的技术点。
乐趣是有了,那我又是怎么突然去跑了 5 公里了呢?我觉得是准备到位,只欠东风,不是今天也可能是明天吧。只需要一个气温合适,天气晴朗,没有太缺睡眠的日子。我前阵子问 GPT 要怎么练习跑步,它给了很多建议,我能记得的建议是,每周的练习里,用一次跑比平时多 50% 的距离。今天我跑了2公里的时候,突然脑子里就有个声音,要不今天以跑 5 公里为目标吧。平时 3 公里,长距离增加 50%,5 公里这个量差不多正好是适合我的,最后也就这么顺利地实现了。最后几百米的时候有点累,慢了一些,如果是平时随意跑的话,我可能就停下来了。数据也显示了这一点,前面的每公里配速 5’34”, 5’45”,最后一公里 6’15”;心率在之前都是 150 以下,最后一公里到了 156。这可能就是我的舒适区外的 20%,所谓锻炼,就是在舒适区外围不停地试探。
村上春树有本书叫《当我谈跑步时,我谈些什么》。我看过但已经完全不记得他谈什么了,仅以此文记录跑步时我在想什么吧。
Ricky
24 Oct 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