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不够折腾
Life is short, Play more.

Food Inc 食品公司

食品公司》是美国2008年上映的纪录片。豆瓣评分8.6。IMDB评分7.9。Amazon评分4星半。2009年继而发布了后续的纸质书,名为 Food Inc.: A Participant Guide: How Industrial Food is Making Us Sicker, Fatter, and Poorer-And What You Can Do About It. 电影和书的投票书都不算最多,但是分数都挺高。

电影

90分钟的电影,以近似纪实的场景向我们讲述了一些与每个人(主要是美国人,不过由于全球化,其实最后也跟我们有关)息息相关的食物的秘密

  • (美国人)每天吃的食物从哪里来?

    食物基本都是通过集约化生产得来的。不是农场,而是工厂。农产品大量集中种植,机械化操作,使用转基因种子和特质化肥。牲畜集中养殖和宰杀并处理。在影片中经常提到这些州:北卡罗来纳州(我想到乔丹~~)、南卡罗来纳州、印第安纳州等等

  • 它们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?

    通过各种为“效率优先”设计的方法来生产。比如,把鸡被关在黑屋子里,这样它们就比较好捉;通过基因和选育工程将原本3个月养大的鸡在49天内养到原来的2倍大;饲料里混合抗生素;使用玉米喂牛,虽然它们本该吃草。在结束这些生物的生命以后,还需要使用各种先进的手段来加工,比如使用氨水来清洗牛肉,将细菌控制在需要的范围内。

  • 它们安全吗?

    从指标上说,市场上流通的食物是符合FDA和USDA标准的。但其实他们在出厂前经过了很多消毒处理。即使这样,某些时候还是无法防止孩子死于O157-H7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。

  • 为什么快餐那么便宜却看上去还不错?(指在美国)

    原料:美国政府压低并补贴玉米的价格。通过技术手段,玉米可以被用于制作各种食物。并且玉米还可以作为动物的饲料。即使不吃玉米的动物也可以被改造成以玉米为食。

    工序:整个生产工序被精心设计,集约化生产,每个工人只需要操作简单的步骤;使用廉价劳动力

除了这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,它还继续追踪,呈现给我一些作为一个消费者我平时想不到的内容,比如:

  • 种子公司是如何强大到控制所有的农民?
  • 鸡肉收购商怎样控制养鸡户?
  • 食品产业从业者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?
  • 为什么国家要补贴这些食品?

好吧,我不想写一篇文章来复述整个电影,因为它的信息量太大了。有兴趣的同学请自己找来看一看吧,我在豆瓣上将它评为五星强烈推荐(虽然它也有一些显而易见的缺点,比如作为一部纪录片,它的主观和感情色彩太浓,但仍然强烈推荐大家看一看)。

亮点

  • 在20世纪70年代,最大的5家牛肉供应商,只占有25%左右的市场份额,到今天,最大的4家,就占据了超过80%的市场份额。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猪肉市场,即使你从不在快餐店吃东西,你吃到的肉还是由这个系统生产的。

    我觉得同样的事情基本也会在中国再次发生。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。毕竟垄断和集约已经是资本主义证明了的利润源泉。

  • 在1996年,当孟山都开始销售耐受Roundup的大豆时,仅有2%的美国大豆拥有耐受基因。到2008年,超过90%的美国大豆拥有了耐受基因

    在法律的帮助下,垄断变得如此简单,更不要说稍许有点技术了。

  • 素食者诽谤法案

    奥普拉在她的脱口秀上只因质疑牛肉的安全而被起诉,在长达六年的诉讼与支付高达1百万的法律费用后,奥普拉方胜诉。

    关于素食者诽谤法,可以参考Wikipedia 这里有一片中文的博文也可以参考 。简单来说,就是当人们批评加工食品的各种弊端时,必须举出证明他们观点的实例和数据。这真是一个神奇的法律,让我再惊讶之余还在问自己崇尚言论自由的美国怎么会有这种法律,它难道不违背宪法吗?

  • 在1972年,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尚出面调查50000件食品安全事件,到了2006,下降为9164件。

    是食品安全问题少了,还是监管部门不作为,大家心里基本都有个谱,这在哪里都一样吧。

对比

美国的食品供应基本集中在几家厂商中。人们要求的,是他们以更人性更健康的方式制作食物、监管部门有更大的权利来保障食品安全。

在中国,虽然社会也在向集约化发展,但是现在我们面临更大的问题是广大食品生产从业者的道德底线。在中国,似乎任何食物的名字前都可以顺理成章地加上一个“毒”字。虽然目的都是一样的 - 为了更大的利润 - 但当前中国的问题比起美国更难处理。如果监管部门没有下大决心(我觉得暂时是没有),这个问题十年也解决不了。虽然《食品公司》反应出了美国食品中不安全的因素,但这比起中国的环境,还是安全太多了。

质疑

影片中说养鸡户需要从银行贷款50万美元来建造鸡舍和各种设备,而每年的利润只有低至1-2万,而且公司还会找各种理由让养鸡户添置设备继续贷款,这就变成了一个逃不出的圈套。如果真是这样,没有想通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为他们养鸡呢?

未来

影片最后提到了有机食品产业的飞速发展。在上海,贴了有机牌子的食品至少比普通食品贵2-3倍。况且,由于对监管和其他生产厂商的不信任,我甚至也怀疑它们的品质。而另一部BBC的片子 The Edible Garden 讲述了在自己的花园中种菜养鸡的故事。每天都有新鲜鸡蛋吃,可以在菜园里摘下蔬菜直接放嘴里吃,可以拿多出来的水果做果酱。看过的同学们纷纷表示非常羡慕。其实这并不是可望不可即,至少我们可以从阳台养殖开始试起。新车间的李大维还发明了植物水培超声波雾化营养液的方法,有兴趣的可以试试。前一阵子twitter上还在讨论到近郊租地的可能性。至少,人们都在为自己的饮食安全积极地想办法。或许将来的某一天,我也在blog上展示我在阳台种出来的辣椒了。


Ricky
17 Sep 2011

scribble

版权声明:自由转载-非商用-非衍生-保持署名

评论交流:请通过Twitter联系